CE認證中EMC測試有哪些重要知識點?關于它的十問十答如下:
一問:EMC測試主要有哪些項目?
答:EMI包括CE(傳導干擾)、RE(輻射干擾)、PT(干擾功率測試)等;EMS包括ESD(靜電放電)、RS(輻射耐受)、EFT/B(快速脈沖耐受)、SURGE(雷擊)和CS(傳導耐受)等。
二問:國際上與EMC的相關的標準化組織有哪些?
答: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 -CISPR)、IEC第77技術委員會(IEC/TC77)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
三問:有哪些常用的EMC標準體系?
答:1、基礎標準(Basic Standards):是其他電磁兼容標準的基礎,一般不涉及具體的產品。它規定了現象、環境特征、試驗和測量方法、試驗儀器和基本試驗裝置,也可以規定不同的試驗電平(指兩功率或電壓之比的對數,有時也可用來表示兩電流之比的對數)范圍;2、通用標準(Generic Standards):規定了一系列的標準化試驗方法與要求(限值),并給出這些方法要求適用于什么環境;3、產品類標準(Product-Family
Standards):針對某類產品規定了特殊的電磁兼容要求(發射或抗擾度)以及詳細的測量程序,產品類標準不需要像基礎標準那樣規定一般的測試方法,同時比通用標準包含更多的特殊性與詳細的性能規范;4、(專用)產品標準(Dedicated Product Standards):通常專用的產品EMC標準包含在某種特定產品的一般用途標準之中,而不形成單獨的EMC標準。
此外,近些年我國制訂或修訂的電磁兼容標準一般都等同或等效于IEC/CISPR標準。現已發布實施的電磁兼容國家標準有三類:字頭為GB的強制性標準、GB/T推薦性標準和GB/Z專業標準。
四問:常見的EMC結果評價有哪些?
答:A級:試驗中技術性能指標正常;
B級:試驗中性能暫時降低,功能不喪失,試驗后能自行恢復;
C級:功能允許喪失,但能自恢復,或操作者干預后能恢復;
R級:除保護元件外,不允許出現因設備(元件)或軟件損壞數據丟失而造成不能恢復的功能喪失或性能降低。
五問:EMC測試場地主要有哪些?
答:EMC測試場地通常可分為開闊場和電波暗室。其中電波暗室分為半電波暗室和全電波暗室,主要包含一米法、三米法和十米法電波暗室。
開闊場:場地要求平坦開闊,遠離建筑標地、塔臺、電線、樹林、地下電纜和金屬管道,環境電磁干擾要很小。由于當今的各種電子、電器產品已經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普通生活當中,電磁噪音環境更加復雜,因此,符合標準的開闊場地較少。
電波暗室:全電波暗室減小了外界電磁波信號對測試信號的干擾,同時電磁波吸波材料可以減小由于墻壁和天花板的反射對測試結果造成的多徑效應(指電磁波經不同路徑傳播后,各分量場到達接收端時間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疊加而造成干擾,使得原來的信號失真,或者產生錯誤)影響,適用于發射、靈敏度和抗擾度實驗;
半電波暗室:它與全電波暗室類似,也是一個經過屏蔽設計的六面盒體,在其內部覆蓋有電磁波吸波材料,不同之處在于半電波暗室使用導電地板,不覆蓋吸波材料。半電波暗室模擬理想的開闊場情況,即場地具有一個無限大的良好導電地平面。在半電波暗室中,由于地面沒有覆蓋吸波材料,因此將產生反射路徑,這樣接收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將是直射路徑和反射路徑信號的總和。
六問:電波暗室的結構組成?
答:電波暗室主要組成結構主要為屏蔽室和吸波材料。屏蔽室由屏蔽殼體、屏蔽門、通風波導窗及各類電源濾波器等組成。
七問:企業的產品要獲得國家官方EMC認證中心的合格證書,需要哪些流程?
答:1、向國家承認的檢測機構提出申請;
2、檢測機構同意并安排時間;
3、將待檢測設備運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4、如合格則交付甲方;
5、不合格,運回檢修然后再送檢,如此反復,直到通過為止。
八問:EMC預測試是什么?
答:想要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未雨綢繆必不可少,在對成型產品進行最終的官方EMC認證前,若能提前將產品上可能出現的EMC故障清除,將會大幅縮短產品研發、上市的時間和資金投入。官方EMC認證前的EMC測試被稱作EMC預測試,也被稱作EMC摸底測試,這類服務主要由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提供。